留学说 / 海外生活 / 正文

关注北美新青年微信公众号

国企,中国外企,澳洲企业有什么不同?

原文作者  张昕  |  发布时间  2015-07-20  | 浏览次数  6741

分享到:

      我来介绍一下有PR (永久居住权)并且在澳洲大公司工作的感受吧。

 

      我在德国跨国公司澳洲分公司工作,前后在澳洲工作过两个单位总共7年了。现在升到小中层。一直有PR。

 

      我本身在中国的国企,外企工作过,然后在澳洲工作。所以我想以下面这个表格的对比来把我的例子串起来。

 

      声明:这个对比仅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和经历,不代表普遍情况。另外这个仅限于工程师技术领域,不包括研究所学校等。

 

 

      【1】:如果想进大型垄断国企,最主要的是有人,其次做为2+7学校的电气毕业生,当年除了有人的名额没用完外也能挤进去。但是比较难,和我一起入职的9个人3个是没有背景的。 跳槽到外企的基层对背景要求小,但是也有例外。和我一起入职的公司管IT,办公室,物业,人力资源之类的非生产,非关键部门还是多半有背景的。例如当时的一个管IT的就是交警大队长的公子。在澳洲找工作,最重要的是签证。大的公司可以雇佣没有PR的人,我有同时就是从总公司派来的。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都是总公司派遣。所以签证是第一要求。下来比较重要的相关工作经验,最好是发达国家的。 我本人就是有海外工作经验,所以没有澳洲学历也轻松找工作。

 

      【2】国企和外企8小时每天,澳洲我工作的两个都是7.5小时,但是也有8小时的。

 

      【3】:在国企时,经常有什么为某某献礼大干1一个月之类的事情,就算是到点,没有活也要在单位等着。我就经历过大干百天之类的荒唐事,每天早8点到晚八点。没事就是看电影打游戏。但是外企不会有,加班是给加班费的。所以不会随便让你加班。但是在外企我们的HR也经常接到美国总部的警告信,我们加班的时间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在澳洲不能说从不加班,但是一年也就3天吧。下了班绝对不会有人打电话找你加班,一般都是领导求着。

 

      【4】:工作安全上面澳洲完胜,如果不满足安全条件一般没有领导敢让工作,工会和政府都不会饶过。在外企也不错,例如实验室缺少通风,解决方案是先干着,同时安装通风装置。不会因此停工,但是也不会不加安全措施。国企就是看领导心情了,经常的理由就是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5】:国企完胜,集体活动从聚餐到运动会,联欢会。还有就是经常性的学习,开会,一般都是度假山庄之类。外企没有学习一说,聚餐也不如国企频繁。但基本的聚会还好。澳洲基本没有集体活动,让我开始很不适应。公司每年有圣诞聚会,然后就是各个部门自己组织的聚会了,这种一般都是大家凑钱吃饭。同事之间可能很不熟悉,因为如果没有工作上的联系(特别是大公司)可能工作几年连人都认不全。一个部门之间也是个人吃个人的午饭很少约好一起吃午饭。

 

      【6】:公款宴请国企是家常便饭,我的最高记录是2周午饭,晚饭全是酒局饭局。外企好的多,因为总公司对这个管的很严,但是在中国,还是有很多例外和技巧的。另外供应商请吃饭也是一个大头。但是澳洲公款吃饭一年就只有1-2次 也就是圣诞节之类的。税务局对宴请费用查的很严。公司间合作也没有什么宴请。我第一次和CEO在公司招待我们的客户开会,中午CEO一看表,然后对客户说”你对我们公司附近熟悉吗? 能找到午饭的地方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然后约定好1:30再回来开会,然后各自收拾文件自己去吃饭。留下我在风中凌乱。

 

      【7】:在澳洲工作没有使用头衔称呼过任何人,包括总公司来视察的全球CEO。一律称名字。

 

      而在外企,领导或者同级中资历比较高的还是要叫一下头衔的。而国企称呼就是一门学问,一个简单的称呼可以翻译双方的绝对地位,相对地位,资历和背景。比如我见了领导王小二叫”王书记‘。领导见了领导就是“小二书记”。等级反映在福利待遇上澳洲唯一我觉得不公平的是飞机,CEO可以无条件的坐商务舱而我们需要满足时间,工作强度等要求但是住宿吃饭都一样。外企好点,有明确的等级标准,什么领导做什么舱,住什么酒店。国企的话就看跟什么人出差了,可能是长途客车,也可能是头等舱。

 

      【8】:在国企中我不敢得罪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清洁工,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和我的领导或者我的领导的领导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姻亲,邻居,世交,发小,同乡。外企在招聘中背景参考的较少,而且在中国的历史短,所以没有什么世家之类的关系,另外姻亲也要报告利益冲突。所以个人背景比较简单,特别是研发部门,都是刻苦的学生出身,大部分都是中层子弟。而澳洲关系更简单,私下交往完全靠个人意愿,平时工作不一定有接触,所以能认识就不错了。没有太多的人际关系要求。

 

      【9】:国企完胜,各种福利,从米面油,购物卡到卫生巾。什么都可能发。外企少得多,除了工资奖金,礼品福利之类的都是很小价格的(美国总公司管着)。澳洲除了工资,奖金,只有一些软件上的福利,例如员工帮助热线,或者员工内部价格买东西(比如电),但是都是要不要都差不多的。

 

      【10】:在出国前无论国企外企,我没有见到过真正让我非常佩服的技术人员,到了海外和澳洲,我见到了。不在于技术和知识,这点中国工程师有很优秀的. 而在于思路和视野。例如,从一个电路问题联想到概率问题的求解,从声波分析类比电路,这些跳跃的思路在中国工程界是很少见的。

 

      【11】;中国35岁后仍然在一线干技术的我只在外企和类似华为之类的民企看见过。国企35岁后干技术也都是没有提拔上来的人的养老院了,因为待遇实在太低。在国企干技术一般养不起孩子。外企的技术我在公司,工资和管理人员可以匹敌。所以还有有一定热情的。但是奖金没有办法比,所以愿意干的人不多。在澳洲技术人员少,例如现在的公司里面工程师有,中国的(我),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爱尔兰,澳洲。本地工程师很少。而且工程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错,所以有不少人是干一辈子光荣退休。同时在澳洲工程师除了学校学习后来的工作经验也很重要,加上发展开放速度慢,所以一个工程师工作10年后才基本算是可以独立工作。至于主任工程师,一般要15年。

 

      【12】;想向上爬,各个公司的要求也不一样。国企背景是最重要的,没有背景的基本都要靠后,或者在技术部门往上爬。背景绝对优先于其他条件。而外企有明显的业绩和KPI压力,提拔了干不了活的人大领导的KPI会收影响,所以要害部门主要是业绩,而在中国传统下和工程师不能持续发展的环境下,一般技术好的都会被提拔,否则没有办法留人。 最后变成了技术好的都不搞技术了。澳洲完全以业绩问向导,所以技术,背景都是浮云。技术部门可能提拔的是技术不经但是会管理的人。我曾经的直接上级是著名的技术专家,但是现在的直接上级不太懂技术。但是不可否认 两个人都稳稳的坐着位子,因为业绩无可挑剔。对中国人来说除了业绩还有一个特殊的是就是沟通能力,见过很多中国人,技术不错,但是受制于语言和文化,所以只能闷头搞技术。想上升沟通一定要达到当地人的水平。不仅仅是语言能够无障碍的沟通从技术到管理到日常生活到文艺。而且在文化上能够理解当地人和西方文化。例如刚刚进公司的时候,几个人讨论 star war里面的台词。我都能听懂,但是没办法插话,因为我根本没看过。

 

      【13】:没有混到,所以不好说。

 

      【14】:国企搞技术我个人觉得没有出路。外企因为待遇还可以所以可以搞技术。而且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大,大市场,大需求。容易刺激新技术发展。而澳洲有个瓶颈在于工业生产几乎没有,所以生产相关的研发是很受限制的。

 

      【15】;技术人员和领导的收入在国企是没有办法比的。冷僻的中层也可以完爆最好的技术人员。而我在的外企工资占收入的2/3.技术人员也评级和管理层一样,另外1/3技术人员不如管理层毕竟他们决定分多少,怎么分。而澳洲工资都是旁敲侧击打听的。中层领导的工作不一定比技术人员高。奖金有都是差不多。技术人员待遇不错。

 

      【16】:这个是个人接触面的感受,很因人因地而异。我感觉在我的城市外企收入略高,但是国企福利好,如果刨除福利,国企最差。但是在澳洲工程师工资很高,在社会收入排行上不低。因为澳洲有家庭高收入税,14万澳币。很多工程师一个人就可以突破这个。

 

      【17】: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和站队。但是收到业绩考核的限制,内斗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程度。国企没有什么业绩压力,业绩主要也是政绩,所以内斗是主线,无论做或者不做什么都是政治而非经济因素决定。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是个好例子,老领导马上离职调任,最后一批接地开关全部用镀锌钢板(本来应该是不锈钢)。这样3年后新领导将面临一大批开关失效,故障。当时的总工选择和老领导站队,所以就批了方案,后来我离开后听说老领导复辟成功,总工提拔成副总经理酬功,至于那批开关,谁会在乎呢?

 

      在澳洲也有内斗,但是基层和中层几乎没有,因为有业绩考核,内斗耽误了业绩双方都得走人。高层有,在现CEO上任的那天他的感谢辞中提到:“ I would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XXX(前CEO) for the chance he gave me to do some business in South America. I did enjoy that experience, which taught me a lot and gave me time to think about my career.” 其实呢,大家都知道先CEO当年被排挤到南美分公司,现在复辟,正好借机讽刺一下老领导。

 

      【18】; 特殊员工例如,孕妇,残疾,伤病,哺乳期等上澳洲公司的照顾非常完善。因为有相关的法律要求,所以我公司有急救室,哺乳室,休息室,残疾人专用厕所。外企在中国也会安装法律提供相关的设施,但是一般不会多余法律要求。考虑到中国法律要求不如澳洲这么详细。所以外企没有达到澳洲水平。而国企就要看背景了,可能普通的管党务的员工就配哺乳室,而一线工程师没有,因为一切都取决于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添加关于歧视的内容

 

      国企: 背景,学历,出生地,出身。

 

      外企:毕业院校。

 

      澳洲: 英语,工作背景,性别。

 

      在国企最最重要的是背景,一个有背景的人事部专员可以轻易的指挥一群工程师,如果他有相关的背景的话。至于平时嘲笑更可能是任何事情。接人待物因为你的职位,户籍迥异。

 

      歧视的原因也可能仅仅你是从农村来的或者是某个省来的。

 

      在外企最明显的是招聘,非211之类的根本就不考虑,虽然我没有被歧视,但是无论是否直接在招聘简章上声明,人力资源都会自动滤掉非211 的学生。 没办法, 我去招过几次学生都是这样,人力资源也抱怨说必须从上万简历选几十个面试,这样删选他们最省劲。

 

      在澳洲,没有感觉明显的歧视,例如肤色,民族。反而很多澳洲人觉得中国人的数学和技术好,技术岗位偏向第二代中国人。 但是隐形的歧视还是有的。比如英语,非英语母语的人在写报告时经常会被修改词汇,理由就是虽然语法正确但是我们澳洲人不习惯这么说。这个不针对民族和肤色,公司的西班牙人,法国人,德国人都被改过。而英语母语的没见改过,即使有明显拗口的表达。

 

      另外就是工作经历,很多情况下中国的工作经历不被认可,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历非常容易造假,所以干脆就不承认。 我是因为一直在海外工作所以没有问题。如果有德国或者美国的工作经历当然就比较认可。即使实际技术没有高下,有德国工作经历的人一定比中国工作经历的人胜出。

 

      性别:这点在工程师行业比较多见。因为澳洲对怀孕生产的女性工作保护较高,另外可能有思维定势,所以女性工程师很难找工作。

 

      来源:果壳网@采薇的子衿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