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海外生活 / 正文

关注北美新青年微信公众号

陪读父母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原文作者  ivy  |  发布时间  2016-01-13  | 浏览次数  6196

分享到:

      陪读大致分三类:监护未成年人的陪读;为了照顾成年孩子起居的“溺爱式”陪读;投资移民的“移民监式”陪读。虽说近几年“投资移民式”陪读父母人数呈上升趋势,但,《2015留学白皮书》显示,42%的留学生父母都是单位中层,没有资本成为投资移民。所以,许多父母都是靠探亲签证出国陪孩子。

 

      陪读的原因,可能源于独生子女现象和教育竞争的强化。从小,父母的关爱就集中到一个子女身上,无论子女是否能独立生活,他们都无法放弃对孩子的全方位零距离关怀。而接受好的教育,是他们眼中社会成功的关键,所以他们不惜在这点上全力投入,甚至放弃自己在国内的工作。一般来说,都是母亲陪读,父亲在国内赚钱。所以才有了“陪读妈妈”这个通称。

 

      留学君参看了很多“陪读妈妈”的陪读经验,发现不仅孩子出国读书不易,陪读的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般来说,陪读妈妈会当全职主妇,全方位照顾孩子的起居,业余时间拓展个人爱好。但这种方式常有孤独之苦,一是不能和家人团聚,二是语言障碍,难以拓展社交圈子。如果选择业余时间打工,也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新西兰的探亲签证是不允许打工的,只能打黑工,非常辛苦。除了个人问题,和孩子的交流沟通也是个问题。小点的孩子感到孤独、学业难以跟进,母亲需要正确地加以开导。成年孩子有时觉得母亲在监督他们,母亲也要承受这方面的想法。

 

      陪读到底是“值得的付出”还是“赔本的买卖”,很难定论。但陪读父母,除了让孩子健康发展,也该懂得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才对。其实,妈妈可以趁着陪读的机会发展个人爱好。有个陪读妈妈,因为闷在家里太无聊,钻研起石上作画来,还画出了名,受到艺术杂志的专访。如果不喜欢呆在家里,到当地的华人社区中心,多学学英语,参加社区活动,也挺好的。因为孩子,比起家长更容易融入环境(毕竟在学校不可避免地需要和他人相处),一方面也由于学校的某些机制,造成孩子和陪读的家长并没有太多的交流时间,有时候还不能同住。这种情况下,父母在本地,更多的可能只是给孩子一种心里上的安全感。而家长呢,除了孩子别无寄托,反倒更容易遭遇心理问题。但是,如果自己都需要心理疏导,如何去疏导孩子的烦恼呢?所以,让自己过好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耶鲁陪读的中国家长在社区种菜——就是一个融入社区的好例子:在当地人认同的情况下,融入社区,改造社区,将自己的文化在异域文化中温和地拓展,一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乐趣,一方面也得到了当地的支持。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在美国陪读的小攻略

 

 

      由于美国没有陪读签证这一说,有些母亲是靠旅游签证赴美陪读。这其中最不方便的算是医保,因为旅游签证只能办理旅游保险,而跨国医保的复杂处理方式很多时候真是聊胜于无。

 

      推荐一种曲线陪读的方式—自费访学。公费访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般是两国之间有高端的合作研究项目,公开或者定向招聘一些科研者出国交流,费用全部由两国负担。但这一般都要完成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论文。而且,这些项目大都会要求申请者通过托福、雅思等标准化语言考试,并取得不错的分数。

 

      做自费访问学者的优势在于,无需语言考试成绩;不参与学校的学分课程学校,因此不会产生任何学费;在访学期间,没有硬性的研究成果要求,即没有发表学术文章的压力,学习、生活可以自行安排;在访学期间,通过与教授共同开展研究活动,还可以联名发表学术论文;凭借访问学者的身份,可以为配偶和子女办理家属签证,子女还可入读当地的公立学校。

 

      所以,访问学者的花费主要是在美期间的食宿及交通费用,对于陪读妈妈来说,根本没有额外开销,还有了一份工作解闷儿。而且,访问学者拿到的是学生签证,享受公民医疗,孩子如果入读公立学校也免费。另外,特别黏孩子的妈妈们注意了,访学的妈妈可以就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孩子可以和你同住哦。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