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人物专访 / 正文

关注北美新青年微信公众号

中国老师PK美国校长,谁的课堂更有趣?

原文作者  刘健  |  发布时间  2015-06-02  | 浏览次数  5004

分享到:

美国校长正在上课

美国校长正在上课

 内江汉安小学开展艺术节,中美小学教学课堂大碰撞

课堂里,同学们正在热烈讨论,当老师打一个响指,击两次手掌后,嘈杂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这是5月22日上午,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小学四年级教室里发生的事,用这种方式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的老师,是美国南加州棕榈泉联合学校校长肯尼迪·吉恩·罗克尔。

为了促进中美基础教育交流,汉安小学在举办第二届校园艺术节时,以《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基础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中美小学课堂教学“碰撞”系列活动。

 中 国 老 师

培养学生良好礼节分组讨论体现合作

这场名为“中美同课异构”的活动中,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依次上了一堂同一篇章的语文课,课文为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两位用自己的方法带领来自四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领略文章内涵。

首先上课的是川大附小教师潘凯,在上课前,她鼓励同学们互相认识,并向听课的老师问好。

文章由三个故事构成,潘老师让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故事,并现场调换座位,喜欢某个故事的同学们每四个一组,带着问题,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一起上台回答。

光是回答问题还不够,潘老师还鼓励台下的同学向台上同学发问,将课堂让给学生,有时因为一个问题,两个同学还会展开辩论。

美 国 校 长

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提问没有标准答案

 “我今天来这,就是为了见每一位学生和老师。”当翻译将肯尼迪·吉恩·罗克尔校长的第一句话翻译出来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为了让同学们在激励的讨论中回过神来,这位美国校长现场传授了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带领全班同学鼓掌、打响指,这不仅达到了预想的目的,还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朗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罗克尔校长要求同桌面对面朗读,一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同桌则要将朗读的内容表演出来。当读到香瓜苗破壳成长的故事时,同学们化身香瓜苗,蹲在地上,将文章中的场景表演得惟妙惟肖。朗读结束后,罗克尔称赞每一位学生都是“表演家”,这样的称赞贯穿了整堂课。

值得一提的是,罗克尔设立的问题总是出其不意,每一个问题她都让同学们来回答,而不说出自己的答案。

 

中国教育更注重结果美国教育更重视过程

下课之后,学生王启月告诉记者,上美国老师的课十分轻松,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课文内容也更容易理解。

东兴区双才小学唐老师说中美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潘老师代表了中国教育的现状,重视知识传授,而美国教师更重视思维拓展,更注重学生参与,答案不定,让学生自己想,并给予每一个学生鼓励,让他们收获自信。“我们的老师往往喜欢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反而容易扼杀同学们天真质朴的想法。”唐老师说。

 来自富溪中心校的教师赵筱瑜分析说,川大附小的教师以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更注重结果。而美国教师更注重过程,通过设置一些环节让课堂活跃起来。赵筱瑜还告诉记者,朗读课文的同时,让学生表演文章内容十分有趣,简单又适用,她准备回去后,也尝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