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留学规划 / 正文

关注北美新青年微信公众号

决定留学前,你有没有思考人生?

原文作者  Belinda1114  |  发布时间  2014-12-05  | 浏览次数  6433

分享到:

聊到留学生涯,有人非常简单干脆:“我到英国就两个目的,一个拿绿卡,一个名校身份。”因此虽然他的留学之路遇到了各种困难,过程中绝非一帆风顺,但历经打拼,也拿到了剑桥的博士和当地的永久居留权。

 

我也有同学觉得留学不过是职业发展的一个跳板,所以当他看到职场发展的机会的时候,学历就变得不重要了。他在硕士第一年暑假回来时,办理了休学,开始了事业打拼。后来公司上市,他的期权也得以套现。

 

这两条轨迹,都是成功的人生之路,但他们在留学过程中的选择却是完全相反。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记住自己的初衷和目标,这样才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然而没有标准答案,却绝对不是可以没有答案。

 

我还有一位朋友,当年准备出国学金融,同时获得了英国伦敦政经和美国普渡大学的录取通知,因为没有真的想清楚究竟要去哪,最后她怀着美国比英国好就业的想法,放弃了名校,而投奔了美国名气稍逊的普渡。然而在她毕业那年,遭遇了金融风暴,美国人都被各种裁员,更别说刚毕业的国际生。于是她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匆匆回到国内,却发现国内金融圈里,学历并不比关系重要多少,而离开的这段时间,相反没能得到这方面的积累。最后又以新人的身份进入了四大,和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这就是传说中最常见的,“走一步看一步”式人生规划。由于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还容易走回头路,这时哪怕腿脚再强健,也走不出个章法,更发挥不出潜力。这位同学的第一个错误,在于把目标建立在一个不真实的假设前提下,那就是美国毕业容易在当地留下。她没有评估这个“留在美国”的目标:1、对于她是不是足够重要。如果是的话,哪怕拿一个不要薪水的实习,也应该先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客服困难也要留下;2、实现的风险是否大,不确定因素多不多。事实上哪怕没有经历金融危机,美国金融业也不轻易招募大批国际学生。所以从一开始这个目标设定本身和她当时的状态,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段留学日后出彩的几率较小。

 

好多同学和我这位同学一样,在咨询留学时,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所适合的方向。这种处在懵懂状态的留学,就和临时抱佛脚地选择考研,或者听从家里安排选择一份工作一样,并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而是一次逃避,想把最困难的问题拖到未来去解决。

 

其实出国还是不出国,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出,学什么专业等等问题,我们可以用以下三个步骤来找到答案,让自己出国的意义逐渐清晰起来。

 

第一步:回顾阅历,定位自己

 

留学规划时,最大的难点不是向外分析,讨论就业形势或者专业热门程度、学校录取的难易程度。最大的难点是向内分析,究竟这个专业是不是我想要的,在这个地方是不是能激发我最大的潜力,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能做到什么,能做好什么。

 

认识自己,首先是认识以前的自己。我们可能很多次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长项,但是有了很出彩的表现和令人骄傲的成绩后,却又忘了其实这可以打造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时候随波逐流惯了,自己并没有在挑选最能挑战和体现自己强项的事情去做,而是按部就班的做被要求的事情和工作,以至于在平庸的过程中丧失了对自己骄傲感的回忆。

 

因此建议想要定位自己的同学,拿出一张纸,回忆过去的三五年中,哪三件事你做的最有成就感,以至于你当时有一种这件事别人都比不上我的冲动,寻找到这三件事,就可以分析出它们背后你的优势和特点。

 

其次,就是通过自己设定的挑战来测试。比如一方面说自己不适合中国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从来不选小班研讨课,也没参加过出国的夏令营,也没进行过交换生学习,甚至没有主动做过独立的论文研究和课题展示,自己如何能判断自己更适合海外的教学模式呢?

 

再次,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没有人能够完美的认识自己,正如没有镜子,我们连自己的脸都洗不干净。真诚的,专业的意见,很多时候反映了自己所看不到的那一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个收不到批评的人,失去了借助别人力量进步的可能。

 

第二步:增加体验,让理想落地

 

很多时候最可悲的地方不是实现不了理想,而是实现以后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为了避免有这种订立目标时假大空虚的倾向,我的建议是去看看那些已经实现了目标的人是什么状态。可以进行目标学校走访、目标学校校友访谈,看看出国进了那个学校,究竟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让理想落地。比如想要做一名老师,暑假可以先去支教或者兼职教书体验一下,

只有当理想落地变成丰满的认识时,这个理想才能被分析和分解,而目标分解成小的任务,才可能被实现。

 

第三步:算清成本,责任自负。

 

出国留学从成本面来看,首先包括直接经济成本:留学学费,留学生活费,留学申请费用,语言学习费用等,然后是直接时间成本:出国读书的时间,申请留学的时间,提高语言成绩的时间等等。

 

然后还有机会成本的经济部分,留学期间没有工作或者大学准备留学期间没有兼职所以少挣的钱,以及原来可以用来工作、旅游或者课余玩乐的时间现在用来准备留学和留学。

 

找张纸,把能算出来的成本写在左边,把出国的目标写在右边,就像淘宝购物似的比一比,这个价格是不是太高了,要买的东西有没有那么想要。当你清楚的算出来这些成本以后,你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没问题,我去留学是一个合理的决定。

 

假如你经过一对比,感觉这个成本太高了,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留学,这个投资风险太大了,那么就有两种选择。一,节流:选择一个成本更低的留学方案——比如申请奖学金,比如选短期的项目,比如申请容易上的大学;二,开源:选择一个收益更大的留学方案——比如同样开销,不如去个名校,或者既然出去,不如在外面把钱挣了再回来,或者其他。

 

依据这三个基本步骤,我们能做出自己的留学规划。只有有了规划和目标的留学,才不会跑一步看一步,而是释放出全部潜力,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更完整的自我。

 

还有些朋友说,我出国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在国外全新的环境下挑战和生活,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但是记住,如果出国以后没有去尝试体验更多的新的生活方式,而是盘踞在中国学生圈宅着;放假不打工,社交活动不参加,还不能开放学习国外文化,一天到晚在家刷人人刷微博——那么亲,这个留学的意义对自己也就不大了。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