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行业观点 / 正文

关注北美新青年微信公众号

“不想输在起跑线”的中国学生输在起跑线,谁之过?

原文作者  Ryan Lee  |  发布时间  2016-01-12  | 浏览次数  6576

分享到: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牛津大学招生处负责人萨米纳·汗表示:  

培养一个成功的牛津学生,需要从小抓起,让他们及早明白要想进入一所录取标准严格的大学,需要让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父母应该在孩子11岁的时候就训练孩子名牌大学的面试申请,这个时间开始的训练才是效果最佳的。从小灌输的申请愿景也就会摩擦出热情的火花,这样的学生才是名牌大学想要的。


我们来看看名校对录取学生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1、 优秀的学术能力

学术优秀基本上是所有大学选拔人才的一个首要且硬性要求。申请人的成绩单,所学课程的难度、排名,AEAS、SAT等标准考试成绩……这些都是名牌大学的招生官所看重的。


2、 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

这是仅次于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名校会要求申请者提供PS、推荐信等材料,寻找能够证明申请人的责任心、领导才能的证据。他们希望了解申请人的成就、动力、领导力、精力、勤奋、正直、公正以及热情。


3、 创新思维能力

2002年,美国9所大学就曾联合推出一种新型的大学升学考试方式,要求考生以积木拼成一个机器人,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4、 个人艺术特长

申请人若在视觉艺术、舞蹈、戏剧或音乐等方面表现优秀,可以在申请名校时获得额外加分的奖励,就相当于离名校又更近了一步。


国外家长深知这一观点的重要性,也是这么做的;但中国家长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中国家长普遍都意识到:决不能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孩子除了繁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学钢琴,小提琴,跳芭蕾舞,背唐诗三百首等等。


美国同龄孩子会被安排相当一部分时间来学习、工作或是从事社区服务;法国的孩子是各种玩,被带着过“自然日”、“文化日”、“发现日”等;瑞典孩子会和家长一起出国玩;俄罗斯孩子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比如种菜、摘水果、照顾小动物等;德国孩子会去牧场、农庄度假,放松身心,开阔视野。


 

归根结底,中国的孩子就是学学学 + 补补补,国外的孩子就是玩玩玩 + 学学学。


也因此,国外的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中国家长更多的认为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喜欢从大人自认为好的角度为他们做主。这也就造成了国外的孩子独立性更强,而中国孩子依赖性更强,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完全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


留学君说说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多方面才能的基础。而中国家长过于注重孩子学术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习以外的其它才能,所以才导致一旦有中国学生被名校录取,各类新闻就铺天盖地,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模板,“我现在对你狠就是为了让你长大不要像我这样”为借口,把孩子步步紧逼,殊不知孩子离成功也越来越远。


所以,我更希望中国家长能够

1.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成绩压力

2. 平时多运动,即使为此牺牲掉一点成绩也在所不惜

3. 注重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


不管孩子有没有出国留学的打算,留学君都希望中国家长能够抛开“成绩永远第一为”的束缚,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发挥所长,一个追求全面发展、或有一技之长的人永远比一个“考试机器”更容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