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海外生活 / 正文

关注北美新青年微信公众号

中国留美学生被称“城管帮”? | 真实存在,还是媒体误导

原文作者  Monica  |  发布时间  2016-01-13  | 浏览次数  5827

分享到:

“城管帮”,究竟是不是一个帮派?国内媒体将“帮派”作为既有事实肯定下来,究竟体现了一种什么样心理?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一一揭秘。

 

事件始末

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1月31日,正逢中国农历春节。

当晚,极限台球&卡拉OK厅刚刚到了最热闹的时候,未能回国与家人团聚的中国留学生唱着歌,与朋友们共同庆祝春节的到来。然而,在卡拉OK厅里,密歇根州立大学本科生李岩(音译)突然遭到殴打,头部因受重击留下了4厘米宽、1厘米深的伤口。

事后,默里迪恩镇警察局将两名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中国学生逮捕,他们是24岁的精算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李梦龙(音译)和22岁的数学系学生高山(音译)。

事发近一年之后,英厄姆县检察官办公室对李梦龙、高山二人提起起诉,案件开庭审理。

2015年2月6日,法院对高山作出了无罪释放的判定,但未能对李梦龙作出裁决。英厄姆县检察官办公室遂对李梦龙提出了第二次诉讼。6月4日,陪审团认定李梦龙的行为构成危险武器伤害罪和殴打罪。7月15日,法官正式对其定罪,判处一年监禁。

但在庭审过程中,李梦龙始终坚称没殴打李岩,只承认两人有过过节。

 

国内媒体风向

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众多学生群体一样,中国学生也会因其违法行为而被当地媒体报道。而李岩被殴打一案之所以震动到了中国国内,却是因为“城管帮”。

1月28日,芝加哥某华侨媒体成为最早对本案进行中文报道的媒体之一,标题是:《MSU城管帮:中国留学生变古惑仔?》。

2月2日,开庭审理后的第一个周一,此案开始得到中国媒体的关注,从此,“城管帮”的字眼随着案件长达半年的审理,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的报道标题中,如《数名留美学生组“城管帮”涉嫌打人受审》、《中国留学生在美成立“城管帮”组团斗殴恐吓他人》、《美“城管帮”涉案中国留学生伤害殴打罪名成立》。

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输入“城管帮”,跃入眼帘的第一个结果便是百度百科新增的“城管帮”词条,其解释也专门针对这一事件。并且包含了误导性言论:“但这是不是就构成帮派呢?密西根州英厄姆县(Ingham County)助理检察官金伯莉·赫斯(Kimberly Hesse)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城管帮”最终并未成为指控内容。

 

“城管帮”是否存在?

按照密歇根州刑法,“帮派”是一个由5人或5人以上组成的组织或联盟,有统一的标志、行为,或是其他能够显示成员的方法,同时,一个帮派的构成需要建立明确的领导阶层和会员准入标准。如果帮派成员犯下重罪,而其所属帮派又为其犯罪提供了动机、方式或机会,那么该名成员将会面临最高20年的监禁。

出庭检察官金伯莉·赫丝在第一次审理的开庭陈述中对法庭解释道:“城管”的名称来自于带有“城管”标志的贴画,包括李梦龙和高山在内的学生则将贴画贴在自己的车上;他们是一个帮派组织,其中李梦龙是“打手”,而高山则是帮派里低一级别的成员。


助理检察官向法庭出示的贴在中国学生车后的“城管”贴画

 

但在法庭上,两位被告均否认他们与任何帮派有联系,学校里也没有以“城管”为名的帮派存在,并称在他们的群体里没有领导层级。高山说,在车上贴“城管”贴画只是“为了好玩儿”。

在呈给法庭的事故报告中,被害人及部分证人表示,李梦龙和高山属于一个自称“城管”的20人左右的中国学生群体(group),“通过暴力和威胁在亚洲学生群体中建立他们的恶名”,并未用帮派(gang)一词描述他们。其实,最先使用gang一词的是警察。

当第一次审理进入最后陈述时,赫丝没有再就帮派行为对被告进行指控。

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的空空(化名)得知李梦龙和高山被捕时,“拍手称快”。他说,“城管”组织在校园里经常打架、闹事、欺软怕硬。但他不认为这群学生在校园内组成了帮派。

 

媒体缘何进行误导性报道?

或许,中文媒体受了某种思维定式的影响:家庭富裕、团伙作案,满足了这两个条件,这些留学生肯定是“不思进取的中国富二代”群体,并且结成帮派。此外,这种报道也契合了国内许多人的看法,更能引起他们的强烈情绪:大多是仇视的。而且,这种仇视,与其说是源于事件,不如说是源于成见。

留学君看到许多这类评论:

“国内去米国、莺国、獒国等国读高中的,一般是有钱人缺智商的孩子,这些人在国内竞争激烈的会考去不了好高中,又不想去三流学校混日子,于是……去坑害世界了。其实,这是好事。这几年国内社会治安好转,这些混混出国也是原因之一。”

“很多是暴发户的子女,在国内也是罗汉之类,美国也教不好的。”

“社会渣子到哪儿都是渣子!变不了金子!以为出国留学回来就是人才了?啊呸!不就是拿钱夯出来的吗?不知死活的东西!!!!!!”

“看面相就不像是好人,富二代,官二代没几个好的,都是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变恶霸。”

仅一个留学生斗殴事件,国内媒体就延伸到帮派行为,从而导致国内对留学生整个群体进行舆论审判。可见,国内对留学生存在很多偏见。

 

“精英留学”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大量学生涌出国门,良莠不齐现象自然难以避免。无论是媒体还是群众,都应理性看待这一打架事件。媒体报道要尽量客观,要根据事实,而不是思维定式来,也不要为了迎合某部分人的心理就制造噱头。对观者来说,也应认清这一群人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留学生群体。此外,近几年中国留学生触法乃至犯罪的案例频现,固然有文化背景和法律制度的差异因素,但也反映了国内教育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

 

部分资料来自《南方周末》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