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行业观点 / 正文

关注北美新青年微信公众号

2015年,海归就业为何没有优势?

原文作者  |留学说·留学问答|  |  发布时间  2015-07-14  | 浏览次数  5890

分享到:

      2015年年初,一则“2015年将有数十万‘海归’回国求职 就业形势严峻”的新闻,想必让很多留学生感到恼火,但,近日,据《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

 

      其实,问题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就业是否困难”,而在于“实际工作和理想工作的差距”。

 

      《白皮书》显示,大多数海归期望就职于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但超过一半的海归最终就职民营企业。海归就业的岗位层级分布显示,57.80%处于基层岗位、27.40%处于中层岗位。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也更不相同:5年及以上的达到49%、4年占11%、3年占18%。

 

      如果大多数海归都不能找到期望的工作,或在基层岗位,和国内求职者的情况相同,那么,他们的优势在哪儿呢?

 

      最近,留学君看到有网友提问:“为何如今海归硕士在就业方面没有优势?”这个问题把“海归硕士就业没有优势”作为既有事实肯定,有失偏颇,但确实反映了当今许多人的看法。留学君有位海归朋友,也抱怨自己的海外经历并没帮助他找到理想的职业,甚至还竞争不过国内高校的毕业生。

 

      留学君参看了认可度比较高的一个回答,该回答很具体,将海归就业的劣势分析得比较清楚。在此简单地编写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问题:为何如今海归硕士在就业方面没有优势?

 

      1)首先把“海归”归类成一种人是不对的,海归里也有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或者说,海归的共性在多年前被放的太大,当初只要能出国的就是人中龙凤,甚至都是各领域的专家,现在时候不同,出国越来越容易,在说共性的前提下,更要强调不同人的个体差异了。

 

      2)求职阶段有优势,后期靠个人能力。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3) 时间点和资源上的弱势。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4)多数留学生精力放在学业上,无暇顾及实习经历的积累。很多海归在大学的时候要保证高GPA,要考托福、GRE,还要做科研项目,要准备申请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根本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

 

      5)国内公司的不了解、不盲信。由于海归们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于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一种类仇视心理。而除了哈佛、斯坦福等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的实习、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

 

      6)留学生过多的、不对口的知识,以及国内大学的交流生相较显不出优势。以及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7)和国内优秀学校比,仅有海外学校文凭优势不大。现在每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工作从来不是难事,有很多工资三四千的工作,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只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而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回国都在北上广,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的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8)自负,能力却跟不上。最近看到一句话是“眼界开阔了,但能力没有跟上”,我觉得这也是对海归的一个比较适合的评价,海归普遍比较着急,也比较自负,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的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西,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另外,很多人觉得海归已经没有优势就不出国了,这就像很多人觉得会英语不是优势就不学英语了一样短视。当大多数人身上都具备某种技能或经历的时候,这项技能或经历本身就不再是优势,但当你连这种基本的技能或经历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反而有了劣势。所以该出国还是要出国去看看,短期内海归会在国内社会比较挣扎,但长期来看,未来还是属于有更宽广视野的人的。

 

      这个回答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海归相较于国内毕业生的一些劣势,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劣势并不是决定性的,很多是可以克服的,比如,心态可以调整,能力也可以锻炼。回答者并没有承认问题所预设的“没有优势”,他认为,尽管目前海归优势不明显,但有了出国经历,总不算劣势。《白皮书》也显示,从海归就业前三年的薪资水平变化看,留学的优势仍然非常凸显(数据显示,海归学生第一年年均薪酬只有8.3万元,第二年则达到13万元,第三年突破32万元)。因此,留学的成本和收益,不能简单地用毕业后前几年的薪资去衡量,而且,海归在回国就业初期过于看重薪资,会错过很多长远发展的机会。这是广大海归及有计划留学的学生们需要摆正心态的地方。

 

       除了这些具体的总结,《白皮书》在大方向上进行了概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眼中,海归的劣势是,好高骛远(42.17%)、太不稳定易跳槽(33.38%)、盲目自信(20.70%)和团队协作能差(3.75%)。不过,他们也同样提到了海归的优势:视野更加开阔(46.78%)、思维更加活跃(19.54%)、外语水平高(17.61%)和适应能力强(16.07%)。

 

      总而言之,“海归”的身份并不会受到贬损或否定,但也不如以前那么吃香了。不过,海归需要调整心态,不要为自己的身份过于自负,对职位期待过高,同时,也要锻炼个人实干能力。只要心态平衡且努力,海归会慢慢显示出自身优势的。有人认为,度过职场的适应期,进入上升期后,海归的竞争力将远远大于国内毕业生。

 

 

来源:留学说  部分来源于知乎@曲凯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